距离方励下跪事件已经过去一周了。在这个星期里,关于方励下跪的消息可以说是炸遍了中国影视界,无论是各个媒体平台还是自媒体大V都关于这件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而与下跪事件话题热度同样水涨船高的还有上周《百鸟朝凤》的院线排片量。毕竟,即便院线的排片经理不领方励这一跪之情,他们也不会放过由这个话题所引发的观影热情的。
(其实这一跪弄得小编好心酸)
但是这事件经过一周后,过滤掉多过而且无用的杂音,或许我们因该让大脑冷静下来,重新回看整个事件的脉络,并且从中学习:在方励下跪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哪些院线排片的猫腻。
1.文艺片和商业片相悖?错,文艺片也是商业片的类型。
关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讨论问题貌似自古有之,而且在大众的普遍印象中,一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基本上都是呈现反比的:有票房的就是商业烂片,有口碑的就是文艺冷门片。
这个分类首先是错的,严格来说,电影的分类有超现实主义,左岸电影,真实电影。可是真的有关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分类吗?抱歉,这个真的没有。即便真的要说有的话,文艺片也是商业片的一部分,或者说,当下不存在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并列分类。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家觉得《黑暗骑士》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一代宗师》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这部电影终止了大家对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讨论)
2.非一线大片的宣发如同弃婴,处境艰难。
文艺片在中国的处境艰难?算了吧,只要不是一线大片,任何电影的宣发都难。在中国,一部电影一旦启用一线明星或者一线制作团队,这部电影的宣发就会处于媒体自来水模式之中,各大媒体平台为了增加媒体关注度不得不跟进宣传,毕竟是大明星,大部分观众都喜欢来自他们的消息。
不过与之相对的是,小成本电影根本没有本钱进行宣发,导演和制作团队因为没有大牌亦得不到媒体关注度。去年的小成本神片《心迷宫》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最后收回成本反赚一笔,但是从该片自身的高水准来看,票方应该远不止如此。而《大圣归来》则只能通过网友自来水军来进行前期宣传,说实话,在影片点映之前,小编还不知道这部动画。
3.院线管理环境不佳,院线经理都不看电影,无法掌握市场。
说实话,小编我每到周五时是很无奈的:毕竟 一个礼拜就只有一到两次的院线观影,我每周去电影院的时候,黄金时段的电影就真的只有一部电影了。
可能在万达这种大影院还有好一些,但是二线和三线影院为了上座率就真的只排了历次的好莱坞大片,完全没有其它类型的影片。而院线在其他时段确实有排一些其他类型的电影,可是我们工薪上班族在周内完全没有时间去看啊。
另外,院线的排片经理们基本上平时也不会去大量的看电影,在缺少观影量而且能赚钱的时候,院线管理层也就不会去发现好的电影了。观众们真心是想看风格各异的电影的。固然漫威大法好,但是只够小编高潮一个晚上的啊,小编身边的很多小伙伴也想看一部能值得自己回味好久的电影,可是太多的时候,小编确实没有选择了,于是就这样和好电影擦肩而过。
4.天朝的进口片引进机制存在问题,说好的文化多元化呢?
我国每年的进口院线电影基本保持在五六十部左右,其中还根据商业利益关系分为买断片,分账片,和特种片。如果是买断片的话我们国家可能还会根据国(zheng)情(zhi)缘故酌情删减影片,把原片减成另外一部完全不同的片子(例如《云图》)。
(剪剪剪剪剪,不剪还是天朝放映方?)
而分账片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有国产保护月和贺岁档期,一年十二个月的黄金时期全部被占掉不说,非常有可能13年的片子直接拖到15年上映,极大地削弱了大家的观影热情,再加上院线向钱看的行为,国外优秀的非一线电影可能这辈子都不会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5、资本影响和明星效应对电影创作恶意满满,作者情怀难以生存
由于两大可憎的缘故,中国电影的创作收到了极大限制的:
首先是明星制:在中国,明星竟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影响导演和编剧,而且还是在无视作品创作的前提下,这种行为在一部电影的创作中是绝对不可以存在的。更何况还有一些电影就是明星去电影院刷存在感的,完全不顾及观众的观影感受和导演编剧的初衷。
其次是群魔乱舞的资本话语权:玩资本这个事我们以前也出过好多文章探讨过,再次就不多赘述,但是小编要追加的是,由于资本异象丛生,中国电影的质量掌控早就不在创作者手中,创作者为了拿回话语权,只得放弃投资人最看好的一线片,转投其他电影创作阵营,但是却因此失去了太多宣发资源和由资本金主所掌控院线排片,进而赔本,没钱的情况下又不得不交出话语权以换来投资,就此恶性循环。
(还有蹭IP用投资电影的方式洗钱的,小编我已经完全不懂这个世界了)
结语:院线排片乱象丛生,无论从前面的宣发还是后期排片,遭殃的可不止文艺片,只要你不是大明星参与和大投资制作,那你就注定会在院线战争中落败。方老师愿意下跪,大家才看得到百鸟朝凤这样的电影,但是大家要知道有多少制片人手中压着片子却苦苦找不到影片的出口,他们不是跪不下,而是资历到不了方老师那个地步,跪了也是白跪。
但是在相同的情况下,大家又何必纠缠在院线电影上。随着网络大电影的精品化,互联网这个平台应该成为创作者们全新的施展空间。在没有排片竞争的基础上,电影创作者有充足的空间和精力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用自己的内容去吸引观众。
而多元化的可选电影片库不正是是观众们所希望看到的情况吗?他们希望有属于自己的选择,从而不被院线的排片所绑架,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竞争才能公正合理,有了这个温床,我们的电影创作才有腾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