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网友指出,中餐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烹饪方式多样,种类丰富。
中国菜讲究丰富的食物味道,任何口味的人都能在中餐里找到符合他们口味的食物,而且中国真的很大,很多地方食物都很有特色。
北方地区以馒头、面条为主,南方地区则以米饭为主。
中国菜比整个欧洲的食物还要多,种类如此复杂,即使是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西方人,也经常会遇到从未吃过的菜。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表示中国有很不错的食物,很多食物含有蔬菜,还很少食用脂肪、淀粉或糖,绝大部分食物都很健康。
那这些真的是中国独特饮食文化的来源吗?中国人什么都吃的真相又究竟是什么?
不可置否的是,中国的悠长历史对饮食文化的催生有着巨大的作用。
中华文明拥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饮食文化有着充足的时间,不断发展、演变。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充足的时间去尝试各种不同的食材,开发不同的吃法。
就说古代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走遍万水千山,尝遍百草。
这一路的收获不单单记录了各种药材的特性,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食材的知识。
因为在整个考察过程中,他不惜以身试药,尝遍百草,验证了许多食材的功效,这也是我们药膳理论的来源。
中国人总是以食物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女人生孩子之后,会吃相应的食物补身子;人们受伤之后,也会喝骨头汤等以形补形。
这些朴素的理论来自于中国几千年的悠长历史的积累,也是我们“什么都吃”的最早起源。
在古代,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祖先们不得不尝试各种食材以维持生存。
水旱蝗灾交替,各种内战不断,这使得他们充分发挥生存本能,尝试各种可能的食物来源。
所以诸如臭豆腐、豆豉酱、臭汁鱼等,让外国人难以理喻的食材诞生了,这些独特的美食正是祖先们在艰苦环境下的智慧结晶。
而且在历史上,中国开启了丝绸之路,这让我国的食材变得更加的丰富,很多舶来品也成为了常见的食材,像玉米、辣椒等都在此类。
正是因为我们包容的态度,才能容许不同的饮食文化生根发芽,让“什么都吃”的精神成为了中国的标签。
二、疆域广阔造就食材多样性
我国是世界土地面积第三的大国,涵盖了不同的气候地理特征,这就注定我们的饮食有着多样的选择。
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衍生出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广阔的疆域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在食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原地区的人们蔬菜不多,但是羔羊和牦牛多,就形成了独特的肉食文化。
而江南水乡的同胞们,以鱼、稻米等水产品为主要食材,于是被称为鱼米文化。
就地取材,有啥吃啥,其实是全世界人们的特征,但是我国疆域实在太大,风格太多变,所以饮食差异就越来越大。
疆域广阔不仅仅带来食材的多样,还有不同的烹饪手法,用不同的烹饪传统和技巧,同样的食材就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味。
也正是有高超多样的烹饪手法,才让小众的食材被世人接受,这也使得许多在西方人看来难以入口的食材变得美味可口。
就说鸡爪吧,外国人总是惊讶为什么中国人会吃鸡爪。
在西方的烹饪方式中,主要是“烧、煎、炸、煮、烤”等干热烹饪方法,在西方人看来,鸡爪没有肉,只有骨头,口味平淡。
但中餐另辟蹊径,用“卤、炖、炒”等烹饪方式,再加上独特的调料,使得鸡爪成为一道美味佳肴。
正是因为中餐丰富的烹饪流程,拓展了食材的范围,让许多原本被西方人忽视的食材焕发出新的魅力。
三、为了生存开发食材
中国历史上,水旱蝗灾、战乱饥荒频繁发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困境中,古人充分发挥智慧,开发出了特殊食材,这些食材有的其貌不扬但是口味惊人,有的口味奇特但是却易于保存。
这些食材是饮食文化延续的根本。
清朝时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天京被湘军围困,粮食吃紧,紧急之下,洪秀全发明了一种新型军粮,名为“甜露”。
这其实是从各种野草中采集来的,然后他们将其包成饺子,作为军粮,虽然“甜露”难以下咽,但是也解决了最基本的口粮要求。
这就是在困境中发明的一类食材,也许现在早已不在人们餐桌上,但是对如今的饮食文化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古代,就连蝗虫都是食材之一。
蝗灾是一大灾害,为了消灭蝗虫,人们费尽心思,将蝗虫当成食物,一面解决虫灾,一面解决食材。
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贞观政要》等古籍中都有关于蝗虫为食的真实历史记载。
历史上,中国时常面临食物紧缺的困境,为了填饱肚子,人们不断研发新食物。
古人在艰苦中开发了很多的别样的食材,这是当时不得已之举,却意外造就了如今丰富多样的饮食。
四、饮食态度就是生活态度
我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可以看到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就像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我们以吃来表达对生活的热枕,以吃表达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在中国,人们见面经常来一句“吃了没”,这是很常见的问候语,也是“民以食为天”观念的体现。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食物没有等级之分,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普通的家常菜,都能在餐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国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能从食物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并且食物作为生存之本,我们对其最大的尊重,就是物尽其用。人们会充分利用各种食材,不浪费任何一部分,只要没毒,咱都能吃!
中国“民以食为天”的观念,让食物得到了最大的尊重,让更多的食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一些外国网友认为中国人的饮食选择过于广泛,甚至有些“奇怪”,他们难以理解中国人为何会食用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的食物。
但是实际上,这恰恰是文化本质上的差别。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很难让全部中国人去理解外国饮食,反之亦然。
我们应该认识到,饮食差异并不是好坏之分,而是不同文化的独特表现。
每种饮食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饮食传统,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饮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食材的态度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世界的态度。
我们认真的感受生活,包容的看待世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吃的原因,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一直屹立的精神内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为何欧美人都不炒菜,只有中国有?美国教授:我们活在原始时代!
2024-07-27 19:34·李大嘴说
参考:
为何欧美人都不炒菜,只有中国有?美国教授:我们活在原始时代!
2024-07-27 19:34·李大嘴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