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乡音

⟁ 365bet开户送20 ⏳ 2025-11-03 09:58:50 👤 admin 👁️ 4367 ❤️ 82
赣鄱乡音

脱胎漆器

“鄱阳渔鼓”是民间曲艺的一种形式,是江西道情的一个分支,是灿烂的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年鄱阳湖畔最为流行、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农家休闲取乐的击乐曲艺。它发源于唐朝,成型于宋朝,流行于明朝,其腔调与我国古代唐诗的音律有关,并汲取民间小曲、方言鼓书等元素,形成富有江南特色的民间击乐曲艺。它流传广泛,是一个既受群众喜爱又风格完整的大型地方曲种。其主要代表作有《谋兰记》、《二观音》等。

鄱阳渔鼓

2

人文建筑

鄱阳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设为行政县以来,无论是县城,或是乡镇,都曾树立过有着地域人文历史内容的建筑,那就是坊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牌坊。这些牌坊虽然经历的时代不同,但文化背景却是一脉传承,都是诉说和凸显着独特的地域历史人文文化。鄱阳还有着许多文化遗址,如:荐福碑、永福寺塔、惜阴园、文庙、芝山生态公园、碧云轩、止水池、止水亭

据有关史籍载,全县牌坊共为118座,县城区域内则立有95座。历经沧桑,这些牌坊到目前无一尚存。旧时坊表虽尽颓废,但其韵未失。如“延宾坊”陶侃母子之孝慈、“光裕坊”范逵荐才之贤明、“礼逊坊”戴松兄弟让产之友悌、“联桂坊”江万里伯仲殉国之忠贞、“锦标坊”彭汝励大魁天下之文荣、“乾坤正气坊”胡闰秉纲守则之英烈、“和众坊”巡官刘宗宏“培土为市”之利民、“顺化坊”江东提刑谢枋得教化之循良,以及“吴楚雄镇坊”和“江湖枢钥坊”鄱阳地理要冲之形胜,仍存史志墨香人心方寸间。可以这样说,每一座坊表都有着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壮举,甚或凄楚的故事,翻卷阅之,教人荡气回肠生钦慕,掩卷思之,令人如沐人文清新益厚淳。

永福寺塔坐落在江西鄱阳县县城土井巷中段,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传说当时鄱阳王萧恢母费氏瞎双目,萧恢祈祷于佛,其母竟双目复明·于是,施舍王宫为“显明寺”。

永福寺塔

饶州府文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陶侃、姜夔、洪迈等人都曾在此求学。

文庙自西晋初期始兴尊师之先风,影响培育了一代代先师政要。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庙(大成殿),即孔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之一,为历代祭祀孔子的场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公元739年),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改孔庙为文宣王庙,简称文庙。明代,凡京师太学,各府、州、县学均立文庙,形成“左庙右学”、“前庙后学”之制。

文庙

3

古墓遗址

江西省鄱阳县莲山、桥头两乡交界地沉睡着江西最大的汉代墓群。这些汉代墓群在五六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带连接成带状,宛如腾龙,又似莲花。那些被野草、毛竹和灌木丛覆盖的馒头状的黄土包缘何而来,至今仍是谜。

莲山汉墓群坐落于鄱阳县莲山乡、桥头乡(2006年合并为油墩街镇)与谢家滩镇交界处。其中,大部分墓分布于莲山乡的莲花塘、百花塘村附近。

2001年11月,鄱阳县文物工作人员再次对莲山汉墓群进行为期一周的详细勘察,通过给古墓标号划定建设控制地界限和保护范围,这一次将汉墓群的数量确认为119座,是迄今为止江西发现的最大汉代墓群。

形似土包的墓群

莲山汉墓群出土了诸多文物,其中最珍贵的当属1991年发现的青铜甗瓦。

据了解,这件青铜器是1991年乾湾村兴修马路时被村民发现的。青铜甗瓦为两件青铜器叠合一体的青铜器,上面的器具形同蒸笼,下面的器具宛若火钵,是用来蒸饭的器皿。它高75厘米,重达14.5公斤,外表花纹清晰可辨,经鉴定为商朝铸造。

多年来,有专家一直将其喻为 “仅次于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的无价之宝”。如今,这件青铜甗瓦已被评为国家级保护文物,陈列于江西省博物馆内。

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作为一个千年古县,鄱阳的文化是浓厚的、精彩的

文案 | 胡建鹏

排版 | 胡建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